年薪600万的华为前高管,从华为离职,自己开创公司,却获牢狱之灾
年薪600万的华为前高管,从华为离职,自己开创公司,却获牢狱之灾
昨天还是华为的技术顶梁柱,年薪高达600万,朋友圈里人人羡慕;
如今却成了新闻头条里的“内鬼”,法院一纸判决,6年铁窗伺候,还附带5年行业禁入。
他就是张琨
如此反转的剧情,他到底做了什么?
01
张琨的出身和履历,放在任何人眼里,几乎就是“别人家的孩子”的模版。
本科北大,双硕士留美,毕业后加入高通,深度参与Wi-Fi芯片研发,迅速积累起了专业名气。
2011年,张琨以美国公民身份加入华为海思,从普通工程师做起,一步步升到21级技术总监,手握年薪600万,主导过多款核心芯片的研发,产品出货量甚至突破数十亿颗。
在华为,张琨是实打实的中流砥柱。芯片从Hi1101到Hi1105,他都深度参与,甚至主导过关键突破。正是这些芯片,让华为在无线通信领域站稳脚跟。
展开剩余76%外界的掌声、行业的认可、丰厚的薪资和地位,张琨几乎全都拿到了。
可偏偏,张琨却心有不甘。
02
在2020年他发生了变化。
那一年,美国对华为的制裁进一步升级。芯片代工厂被切断,关键原料供应也被封死,华为的芯片供应链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。
对公司而言,这是生死大考;对员工而言,这是一次背水一战。
但张琨的心态却开始变了。他觉得,这种高压环境下,未来充满不确定,与其在华为继续硬扛,不如带着自己手里的技术和资源,去闯一条新的路。
张琨的想法很简单:手里有专利,懂技术,市场需求巨大,资本又在疯狂找风口,何必再受制于人?
于是,2021年,张琨果断离开华为,在南京注册了尊湃通讯。
问题是,他没等竞业协议期满,就火急火燎地拉拢华为的老同事,想把一支成熟的核心研发队伍搬过来。
开出的条件,不仅有高薪,还有期权,听起来就是“一夜暴富”的捷径。
这诱惑,对很多工程师来说,简直无法拒绝。
03
事情从这里开始滑向深渊。
为了让公司快速起飞,张琨要求这些被拉拢的人“白天在华为,晚上在尊湃”。
白天正常上班,参与研发,晚上偷偷把资料带到新公司实验室调试。
有人把源代码一行一行抄写,再录进新系统;有人把数据拆成小包,用U盘、手表分批带出;还有人把内部资料伪装成开源代码,先丢到公共平台,再下载回来。
听起来荒唐,但他们真的就这样干了。
资本一看,纷纷跟进。公司成立才几个月,估值直接飙升到10亿,融资超3亿。
外界一片叫好,投资人拍手称快,张琨也被吹成“新一代芯片创业先锋”。
可惜,所谓的“火箭速度”,背后全是偷来的燃料。
04
2022年,尊湃通讯高调宣布推出第一款Wi-Fi6芯片,研发周期比华为快30%,还大言不惭地说有一堆自主专利。
整个行业都愣住了。
一家刚成立一年多的新公司,怎么可能超过深耕多年的巨头?
华为立刻出手,把尊湃芯片拿来做对比。结果让人震惊:参数高度一致,底层代码甚至还留着华为的内部标识。
证据摆在眼前,根本狡辩不掉。
2023年,警方突袭尊湃通讯,查获大批资料和服务器。14名核心人员全部落网,涉案资产近亿被冻结。
专业鉴定结果更是扎心,重合率90%以上,从基带算法到电路设计,再到芯片布局,几乎是复制粘贴。
所谓的“创新”,就是剽窃。
两年多的调查审理,2025年7月,法院判决出炉:
张琨6年有期徒刑,罚款300万,出狱后5年不得再碰芯片行业。
其余13人也全部获刑,罚金总额1350万,部分人同样被行业禁入。
尊湃通讯被强制解散,所有资料销毁,投资人几亿资金打了水漂。
曾经被资本捧到天上的创业故事,最终成了一场血淋淋的闹剧。
到头来,张琨竟然是美国人。
发布于:安徽省- 上一篇:热威股份:8月8日获融资买入534.05万元
- 下一篇:没有了